中文
English

为什么普通异步电机不能长期低频运行?

2025-07-30

  出于节能降碳考虑,当前工业及民用建筑风机、空调设备、水泵、冷却塔采用变频控制已非常普遍,其中一部分项目采用的是普通的三相异步电机+变频器的方式,特别是对于一些后期节能改造项目,不用更换电机,通过增加变频器就能达到可观的节能效果,也节省了初投资,也有部分新项目直接选用专用变频电机。

640.jpg

  我们都知道,专用变频电机能够很好适应高频及低频长时间运行,主要是由于采取了一些特殊设计:

  -独立强制冷却风扇: 配置独立供电风机,确保低速时冷却风量恒定充足。

  -绝缘强化: 采用更高耐温等级(如F级或H级)绝缘材料,抵抗不可避免的温升。

  -电磁优化: 设计适应更宽频率范围,优化磁路降低铁损,减少饱和风险。

  -轴承防蚀: 特殊设计或工艺防止轴电流腐蚀轴承。

  普通异步电机+变频器变频方式在较高频率运行时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,但当普通异步电动机(非变频专用电机)在远低于额定频率(如 5Hz、10Hz)下长期运行时,极易过热损坏或性能严重劣化。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关键原因:

  一、散热能力崩溃

  设计匹配原则: 普通电机散热系统(轴流风扇)完全依赖自身转速驱动气流散热,其散热能力与转速呈正比关系。

  低频困境: 电机转速 n = 60f / p,低频(f↓)直接导致转速(n↓)大幅下降。

  冷却失效: 例如,50Hz电机在10Hz运行时转速仅剩20%,此时风扇风量明显下降,散热能力急剧衰减。

  发热加剧: 即使输出功率降低,铜损(I²R)和铁损依然存在,尤其低速高转矩负载时铜损可能更高。

  热失衡结果: 发热量 > 散热量,热量持续积累,最终导致绕组绝缘过热老化、烧毁。

  二、磁路异常,铁芯饱和与损耗飙升

  电压/频率约束: 为维持电机恒转矩输出,需保持气隙磁通恒定。

  低频极限问题: 当频率极低时(如5Hz),即使按比例降低电压,所需电压值也已非常小。

  定子电阻压降凸显: 此时定子电阻压降(IR)在输入电压中占比显著增大,导致实际反电势(E)不足。

  磁通畸变: E ≈ 4.44 f N Φ,E不足与f降低共同作用,迫使磁通Φ增大以维持方程平衡。

  饱和效应: 过度增大的磁通使硅钢片深度饱和,励磁电流非线性剧增(波形严重畸变),铁损(磁滞、涡流损耗)增大明显。

  后果: 额外发热剧增、效率暴跌、功率因数恶化,进一步加剧温升。

  三、转矩输出难题(尤其开环控制)

  电压受限: 变频器输出电压无法超过电网输入电压。

  低频弱磁: 在极低频下,即使电压已降至最低(接近0),按V/f曲线计算所需电压可能更低,但受限于电阻压降和最低电压限制,无法提供足够电压维持额定磁通。

  可用转矩衰减: 导致电机**可用转矩显著低于额定值。

  堵转风险: 若负载转矩需求超过此时可用转矩,电机将堵转,电流骤增,迅速过热烧毁。

  解决方案:如何实现安全低频运行?

  1 加装独立强制冷却装置:为现有普通电机额外安装独立风机(如IP54防护型轴流风机),强制通风散热,成本低于更换整机。

  2. 严格限制最低运行频率与时间:非变频电机应避免在过低频率(如<15-20Hz)下连续运行,并确保充分冷却间歇。

  总结

  普通电机低频运行时,散热系统的崩溃是导致过热损坏的直接推手,磁路饱和引起的损耗剧增是内在根源,而可用转矩不足则增加了堵转风险。这三者环环相扣,使得长期低频运行成为普通电机的“禁区”。

  为保障设备在宽调速范围、特别是长期低速下的可靠运行,务必选用或改造为具有独立强制冷却能力的专用变频电机。忽视这一原则,等同于将设备置于持续过热的危险之中。理解这些限制,有助于我们在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,确保设备运行在安全、高效的状态。

分享